車企都免費保養了,修理廠如何避免陷入價格戰?

在我們汽車后市場,門店與門店之間、品牌與品牌之間,經常能感受到無形的戰火硝煙,為了打壓競爭對手、占領更多市場份額、消化庫存等,往往會通過競相降低商品的市場價格展開競爭。價格戰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,它能使消費者直接得益,迅速促進市場擴容,提高社會購買力和擴大內需。然而,很多門店陷入戰局后,往往更被動。

9.11-23.jpg

被迫應戰居多

同行之間互相壓價、排擠 、挖墻腳、這些擾亂市場規則和秩序的行為 ,從來都是無時無刻存在,而且也是無法避免的。特別是今年因為疫情,各種直播賣貨的行為大獲全勝,各種營銷手段層出不窮,大家腦海中的傳統修理行業,感覺上是難了。

從3月開始,奔馳、奧迪、上汽大眾等車企已相繼推出各種免費活動,如“6次免費原廠基礎保養”、“會員贈送免費基礎保養”等。車企都搶后市場蛋糕了, 作為打拼多年的修理廠老板,肯定要想辦法應對。

9.11-24.jpg

隔壁家的修理廠推出免費政策,難道你還能無動于衷?隔壁保養一次199塊,同樣的產品,那咱家保養就188塊,總能搶幾個客戶的。但我們修理廠哪有那么多的勇氣一直陪競爭對手玩價格戰呢。要知道一旦開始沒底線的用低價吸引客戶,客戶就會一直認為門店此類產品就是這個價格,一旦你想恢復原價,客戶又跑了。

趕鴨子上架,被迫接受低價競爭,長此以往,客戶不信任、門店遭受資金壓力,得不償失。


危機重重,受傷的還是自己


有人分析,價格戰永遠不會停止的原因有三條:一是因為省事,二是出于慣性,三是缺乏品牌知識。

被迫用低價來招攬生意,實則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打法,我們心里很清楚,但無能為力,因為對手太多太狡猾。如果門店長期搞低價銷售,那么利潤會減少,在人員培訓、產品、服務上相應的會縮減開支,使門店發展受限。反過來,門店后勁不足會進一步影響門店生意。惡性循環只會讓門店越來越差。

對車主而言,因為門店沒底線的競爭,所提供的產品質量無保證、服務體驗差,消費者對門店還有信任可言嗎?即使是老客戶,假如發現之前做個小保養用400元,現在才花一百多塊,他們估計也不愿意繼續當你的好朋友。

與此同時,供應商、房東不會因為門店生意不好,相應的給優惠,一旦“得罪”顧客,門店很快陷入更糟糕的狀況,受傷的還是我們自己。

9.11-25.jpg

連鎖品牌不輕易降價還能獲得客戶

作為修理廠,要如何去避免被迫參戰呢?即使入戰,也能減少損失獲得效果?這是單店和連鎖品牌都在思考的問題。不過相對來說,連鎖品牌的應對能力更強。連鎖品牌不會因為低價而低價,會保持品牌形象,會有更全面的營銷手段。

拿小拇指來說,轉型快修后,從人員培訓開始,將快修理念傳遞,從接待、查車到服務,不過度營銷,只做車主們的“汽車安全守護者”,已經收獲大批粉絲。其次,供應鏈、產品上,與各大品牌總對總合作,“雙高能產品”、“良心產品”幫助門店提升品牌溢價率。俗話說“樹大好乘涼”,品牌背書下,團隊運作比單打獨斗強,小拇指有整套營銷邏輯、運營團隊,幫助門店做拓客營銷。沒產品優勢、沒品牌優勢、沒團隊優勢的情況下去做低價營銷,做了幾十年的修理生意,最后有可能敗給初入行業的“小白”。

9.11-26.jpg

作為門店老板,圖省事打折,跟擺地攤沒區別;跟風打價格戰,最終會被客戶所放棄。今年因為疫情,很多商家打折促銷吸引客戶,但反觀奢侈品行業,香奈兒5月宣布漲價5%-17%左右;LV在3月提價之后,5月再次調高產品價格。當然,跟我們汽修行業屬性是有差別,但汽修是剛需,為打折而打折,傷害的還是門店、品牌的利益。


做汽修不是做一天的生意,需要技術、時間,也需要符合車主需求的常規營銷,不要為了短期的產值,不斷進行透支式銷售,最終會造成更多的客戶流失,得不償失!不妨用品牌及完整的營銷模式來獲取客戶。